站得太高的风险 小米国产神器背后的阴影

时间:2011-11-01 09:26来源:移动硬盘数据恢复 作者:www.jdcok.com

 10月26日,众多翘首等待的米粉又一次失望了。


    这源于小米手机联合创始人黎万强(MR.L)在小米论坛发布的一则“变相跳票”公告:“由于泰国洪灾的原因,电池供应和封装出现滞后,原计划第二周(10月27日-30日)每天2000的发货量缩减至500台。”


    顶着“全球主频最快智能手机”和“仅1999元”两个光环,小米手机自8月16日发布后就红遍网络,成为国产手机的代表。然而,“供货不足”等问题,让小米前景蒙上了一层不太乐观的阴影。


    供货成最大难题
    对众多小米粉丝来说,这是第三次情绪如此激动了。第一次激动是8月16日,小米高调发布,也是因为这个发布会小米一下跃入许多人的眼前,这导致此后小米在34个小时内就有30万用户预订。第二次是10月11日,小米公布的零售版计划让众多粉丝怨声载道。


    按照小米公布的零售版公告,10月20日之后的第一周每天1000台,第二周每天2000台,第三周每天3000台,后续发货计划稍后公布。30万预订用户发货完毕后,才面向所有用户发售。这种供货方式,被不少人士质疑为“饥饿营销”。


    实际上,尽管质量还无法最终定论,但“供货”已成了小米手机的最大问题。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,自10月11日以来,各大论坛谩骂和指责声一片,很多小米官方的帖子都招来了用户“差评、扣分”的抱怨。


    10月26日,因泰国洪灾“再次跳票”后,按照目前小米供货情况,小米公布的零售版计划必然延后,这遭遇更多米粉的愤怒抱怨:“泰国洪灾关小米手机什么事?这就是赤裸裸的跳票。”


    对愤怒失望的米粉而言,心里或许清楚,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泰国洪灾确实将影响全球IT产业链。西部数据、希捷、东芝、日立、佳能、索尼等IT场所表示已所影响,如果小米手机电池来自泰国,那么受影响也很正常。


    但愤怒的米粉显然不这么看,一是漫长的几个月之后才拿到货,这期间早就可以买到其他类似的替代产品了,二是“小米”一次次“变相跳票”,让自己的几大热情转化为极度不满,并对小米的产能产生了怀疑。


    即便小米方面声称,这样的发货计划旨在精益求精,但初出茅庐的小米毕竟不是苹果,越来越多的用户难有耐心去等待一个命运未卜的产品。自10月11日以来,百度贴吧、淘宝上明码标价叫卖小米手机预约号的卖家越来越多。


    除了供货太慢,成功下单的物流配送速度也让不少用户头痛。不少用户称,三、四天前付款下单的状态还是“正在配货”中。小米官方论坛对此解释,小米手机正式发货后,在发货流程方面有些失误,因此在配送、工程机换货上面出现了较大效率问题。据悉,小米手机物流则主要由雷军投资的B2C网站凡客诚品旗下的如风达承担。


    对产能问题,雷军表示“绝不跳票”,但他表示生产环节有太多不可控因素,恳请大家理解。此外小米手机营销方面的副总裁黎万强也回应称,“硬件生产存在一个产能爬坡的过程。”


    不过,这些说法很难让小米预订用户接受。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也质疑称:“30万的供货要求并不算大,小米手机供应商英华达不太可能无法达到相应产能,更大可能是自我炒作。”


    站得太高的风险
    2011年8月16日,北京798艺术中心的小米手机发布会,雷军一身黑色T恤、蓝色牛仔裤和布鞋走上黑色主调的讲台,像极了他所崇拜的乔布斯。这场发布会后,雷军常被称作乔布斯的中国“门徒”。


    看上去,雷军费尽心思地在让小米成为一家看上去无限完美的公司——他希望小米科技符合软件、硬件和应用完美结合的“铁人三项”;他希望MIUI具有极客精神和创造力;他希望小米手机用最高的配置,最低的价格颠覆现有智能手机市场;他还希望小米手机完全通过互联网销售,颠覆传统渠道……


    可以说,从来没有一款国产手机,在短短一天内就成为万众瞩目、引爆舆论的现象级产品。然而,或许是因为站得太高了,雷军很快遭遇了争议,在小米手机发布会后不久,雷军公开对媒体谈及对乔布斯的看法:“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,我们还有机会。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他挂掉。”


    在周鸿祎等同行的炮轰下,雷军在微博上承认言论不妥。然而,在乔布斯离去后,小米手机官方微博颇具调侃性的言论,雷军不得不再次出面道歉。


    只是,关于做手机,雷军或许还是想的太简单了。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了对小米的担忧:“一是网络和实体店存在太大区别,二是初涉代工存在太多不可控;三是维修体系建立是一个庞大耗时的工程,四是设计理念和产品质量有距离;五是产品传播是要用出来的,小米用户定位过于细分和集中,普通用户有待挖掘。”


    当然,成功的关键仍在产品。作为一款从策划到推出不到一年时间的产品,小米手机的最大隐忧恰恰在于,其品质能否赢得消费者的信赖。“产能不足还可以等,但质量如果有什么闪失与差错,就很难说了。”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。 


站得太高的风险 小米国产神器背后的阴影 www.jdcok.com/anli/5/1431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分享到: